医学的司芬克斯之谜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4:48: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医学的司芬克斯之谜 原创? 熊召政 最后,我想与大家谈一谈新冠病毒如何产生的问题。首先我要声明,我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不是病毒学家、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或者免疫学家


医学的司芬克斯之谜

原创? 熊召政

最后,我想与大家谈一谈新冠病毒如何产生的问题。首先我要声明,我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不是病毒学家、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或者免疫学家。加之我对传染病的那些宿主们,诸如蝙蝠、老鼠之类,抱有天生的反感。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不愿意接触丑陋的东西。为了单纯的研究去接近那些让我的感官很不舒服的物种,我很难做到。所以,我不配当一名科学家。

但是,我仍然有兴趣谈一谈新冠病毒产生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先说一说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的产生原因吧。当时的当政者们为了“甩锅”,只是关心谁把病毒带到了欧洲,却始终弄不明白这种病毒如何产生。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可能制造出抵抗黑死病的疫苗。所以,黑死病在欧洲整整流传了六年。奇怪的是,六年后,黑死病突然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与欧洲人为抗疫作出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黑死病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又为什么消失,这成了一个医学界的司芬克斯之谜。直到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年后,才有一个为人们接受的说法:欧洲的黑死病起源于西亚的气候变化。在十四世纪中期,西亚的气候突然变得寒冷,导致大面积的草原枯萎,牧人们赶着牛羊去寻找新的草原,依赖草原生存的鼠类也只能向温暖的地方迁徙。正是这些鼠类给欧洲带来了最为致命的鼠疫——黑死病。

我相信这个说法,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人类的灾难,在历史中屡见不鲜。今年夏天,我到蒙古高原考察几座古城的废墟。在赤峰市附近的二道井子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我看到了四千多年前古人类的聚居村落,很显然,那是一个农耕的部落,有耕作的农具与驯养的家畜,还有种子,先民们的居所都是圆形的房子,很像今天的蒙古包。先民们迁徙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居住的地方变得异常寒冷,冻土中已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由于缺乏记载,我们不知道这些居民去了哪里,但可以推断,他们是去了温暖的地方。今天的蒙古高原,是人们印象中的水肥草美的游牧民族的天堂。可是谁会想到,那里曾经有一个五谷丰登的农耕时代呢。同样的例子,我在山西襄汾县也看到了。襄汾有两个非常著名的遗址,一个是20万年到2万年之间的丁村古人类遗址,一个是距今43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在丁村遗址,我们看到古人类生活的环境是温暖的,如同今日的南方。而在同一区域的陶寺遗址,考古发现那里是尧的都城。从发掘的实物来看,陶寺时代的气候没有丁村那么温暖,其农耕时代的气候特征非常明显。两处遗址虽相距只有几十公里,但看不出有任何的关联。因为丁村人与陶寺人中间,隔了一个小冰河时期。严酷的寒冷让丁村人离开了家乡。由此我们知道,地理的优势来自于气候的恩赐。每一次气候的变化,会让一些国家崛起,也会让一些国家衰落。瘟疫方面,我们也可以推断,每一次气候的变化,将会让一些病毒灭绝,又会让另一些病毒滋生。

近几年,围绕气候变暖的问题,政治家们依据科学家的论断,一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我认为,人类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永远是卑微的、渺小的。人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那些试图挑战自然的人,是愚蠢的,甚至是不自量力的。在这方面,中国古人总结出的自然辩证法叫“天人合一”,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说明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崇。天即是自然,人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够利用自然。人可以充分享受太阳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但人却不能够制造太阳;人可以回避酷热与严寒,但人却不可消灭酷热与严寒。洪灾、旱灾、虫灾与瘟疫等等,都与气候有关,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一个基本的事实,人只能守望气候,而不能改变气候。

中国古人对自然的变化非常敏感。北宋时的邵雍先生在都城汴梁听到了杜鹃鸟的叫声,立刻对他的弟子表示了忧虑,他认为杜鹃鸟生活在长江流域,现在却越过淮河来到了黄河流域,这说明南方的地气北移,以淮河为分界线的南北发生位移,暖湿气流向北推进,气候发生了变。他因此断言,南方将有涝害,而北方会发生虫灾,南方的人也会大批地向北迁徙,最终南方人会当朝廷的宰相。从一声鸟叫看到未来几个世纪的从事农事到人事的种种变化,这便是中国人的智慧。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发现规律并预作安排,我们的先贤从微观中看到了宏观,也从具象中看到了抽象。

文章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网址: http://www.zgrdyx.cn/zonghexinwen/2021/0916/490.html



上一篇:撑起了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他却被亲手创办
下一篇:以色列舍巴医学中心与华西医院签署谅解备忘录

中国热带医学投稿 | 中国热带医学编辑部| 中国热带医学版面费 | 中国热带医学论文发表 | 中国热带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