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热带医学》期刊栏[01/26]
- · 中国热带医学版面费是多[01/26]
- · 《中国热带医学》投稿方[01/26]
琼岛育“珍”菌:赤芝林下仿野生栽培(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远程合作 建立大型真菌监测平台 菌物采集和植物采集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植物会相对稳定生长在一个地方,菌物却是“来无影,去无踪”。 “这是因为大
远程合作
建立大型真菌监测平台
菌物采集和植物采集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植物会相对稳定生长在一个地方,菌物却是“来无影,去无踪”。
“这是因为大型真菌多数时间以丝状体的形式存在,子实体发生的时间短,且受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野外观察或采集获得。”曾念开解释说,较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的时间更是无规律可循。
在偌大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大型真菌监测的常态化?在长期的实践中,曾念开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2013年,我们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共同在鹦哥岭建立了大型真菌监测平台,配备有33个监测点和6个管理站,70余名监测人员在一线进行监测。”曾念开说,只要通过手机,他们即使身处海口高校的实验室,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山中大型真菌的情况。
这些监测人员主要由护林员构成,前期,由曾念开等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每个管理站都配有大型真菌采集和烘干工具,为监测人员采集和制作标本提供便利。当监测人员在山中发现大型真菌时,会立即用手机或相机拍照。
海南医学院真菌标本。宇文江 摄
与此同时,在另一端的科研工作者通过微信实时查看照片了。“若是发现了重要的大型真菌,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大型真菌监测平台能准确监测真菌子实体发生的时间和数量,提高研究效率。”曾念开透露,在短时间内,他们通过该平台,发现了多个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一系列珍稀的物种,以及大量的食药用真菌和毒菌。
各项数据显示,如今在大型真菌监测采集这方面,海南医学院药学院菌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组的研究工作已经走在了我国前列。
“海南特色菌类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曾念开坦言,“我们希望通过科研的力量,炼成海南特色‘菌',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撑起一片小天地。”(邱江华)
文章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网址: http://www.zgrdyx.cn/zonghexinwen/2022/0422/522.html